表扬!表扬!表扬!这个科室一天收到三封表扬信!
7月8日这个科室一天三封表扬信
这天,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儿科
护士站有点“不一样”
儿科病房和门诊接连收到三封表扬信。字里行间全是患者及家属的真挚情感,一个个动人的“小故事”诉说了未被察觉的温暖守护。
“突如其来”的援手
住院患者家属萤女士的感谢信里满是激动
感谢那位热心帮助我们的白衣天使
当天下午,萤女士独自推着丈夫做检查,看着宽大的门诊大厅和来往的人群,一时慌了神。
这时,儿科门诊护士李春影快步走来,了解到萤女士的难处后,直接接过轮椅,陪着完成检查、核对信息,最后稳稳地把人送到病床。
萤女士告诉我们:李春影护士全程跟着跑前跑后,连口水都没顾上喝,这份贴心,比良药还让人安心。
异乡宝妈的“临时家人”
舒女士是位外省宝妈
独自带娃来就医时连换尿布都手忙脚乱
舒女士
护士妹妹们像看穿了我的难处,责任护士李丽丽带头,主动帮我哄哭闹的宝宝,冲奶、换尿布,这些事也成了她们的“家常便饭”。
她在信里写道,其他护士一有空就来陪她聊天,听她的吐槽、诉说焦虑……
护士们
您放心歇着,有我们呢。
舒女士说:“在陌生的城市,能被这样照顾,像有了家人在身边。”正是这些细碎的帮助,让她敢在孩子睡着时,安心去趟厕所、喝口水、吃饭等等,这些在平时微不足道的事,在异乡就医时,却成了最暖的依靠。
长信里的“全周期守护”
最让人动容的是一封长信
家属细细数着孩子从反复高烧到康复的每一步
每天几次查房啊
为什么还会烧啊
药要怎么喂啊
检验结果出来后,副主任医师李素玲为其定制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别慌,按这个来。”儿科护士们每隔两小时就来测体温、换退热贴,护士长更是每天来安抚:“孩子精神头在好转,咱们一起加油。”
宝妈张女士回忆
7月2日
住院时,孩子烧到39度,我害怕到手抖,签不了字。当时护士不分白昼,为孩子治疗时小心翼翼,每次都会询问到有没有打扰到我和孩子,这份小心翼翼的体谅,比任何承诺都管用。
7月5日
根据副主任医师李素玲的治疗方案治疗后,孩子体温至36.5℃,已经可以蹦蹦跳跳地喊“护士阿姨好”。
7月8日
孩子各项指标都恢复正常,也顺利办理了出院手续。我不禁松了口气感叹:“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的儿科,真好!”
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儿科,面对的是稚嫩的小患者和心急的家长。这里的医护人员不仅靠精湛医术治病,更用满满的爱心和耐心陪伴。孩子的一个笑脸,家长的一句感谢,就是他们疲惫时最暖的动力。
三封表扬信,三段不同的经历
却指向同一个答案
在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儿科
医术是底气,爱心与耐心
是让家长安心
患儿舒心的“秘密武器”
这里的医护人员知道
面对孩子的哭闹、家长的焦虑
一句“别怕”、一次援手
一个微笑或许比听诊器
更能拉近心的距离
未来的日子里他们还会带着这一日三封表扬信里的信任与肯定,继续在守护童真的路上,把温暖藏进每一次诊疗、每一次陪伴里。毕竟,最好的医患关系,从来都是双向奔赴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