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儿童扁平足,走好未来每一步!
现在许多小孩,一走路就喊累、喊脚痛,不愿走路不愿运动,家长认为这是孩子“娇贵”,很多家长关注孩子的身高、视力、牙齿等问题却容易忽视孩子的足部健康。
小宇的足部困扰,小宇今年8岁,原本是活蹦乱跳的男孩,如今走路总爱说脚痛,以前也说过,但是一会儿就过去了,最近又总说疼的厉害,在妈妈的带领下小宇来到了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儿童康复门诊,本次接诊的是副主任医师左志敏。
“医生,我家小宇最近总喊脚疼,跑两步就说累,这是咋了啊?”脱下小宇的鞋后只见孩子双脚内侧明显塌陷,足跟向外翻,足底几乎完全贴地,属于扁平足的表现,建议X线检查……
医学影像科田晓丹告诉小宇妈妈:“足负重位X线检查就像“照妖镜”,让孩子站着拍片子,真实还原走路时足弓受力状态,连1毫米的细微塌陷都能捕捉到。”
经影像科足负重位X线检查发现,结果显示小宇双侧内侧纵弓,高度低于正常儿童标准值,跟骨倾斜角异常,确诊为病理性扁平足。
什么是扁平足?扁平足又称平足症,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畸形,是由于骨骼、韧带或肌肉异常导致足弓塌陷、低平或消失,进而导致足部形态异常、疼痛不适的一种畸形。
扁平足的三大“信号弹”
外形异常:足跟外翻(像“八字脚”倒过来)、前足外展(脚趾朝外撇)、足内侧鼓包(舟骨突出)。
功能障碍:跑跳能力差(体育测试总落后)、走长路喊脚酸(常说“妈妈我走不动了”)、易摔跤(平衡感差)。
疼痛预警:活动后足底、脚踝或小腿酸痛,休息后缓解,严重时甚至影响睡眠。
看着检查报告,小宇妈妈懊悔不已:“早知道小时候那些‘胖脚丫’不是正常现象,就该早点来医院。
副主任医师左志敏告诉小宇妈妈:“小宇目前为病理性扁平足,保守治疗方法有望避免手术方式解决问题。”为其定制了治疗方案后,同样也嘱咐小宇妈妈,一定要不折不扣完成,如不及时补救,后期很可能面临手术风险。
1.足弓垫:
进行制作适合孩子足弓形态的足弓垫。重点:足弓垫的作用不是治疗扁平足,而是缓解疼痛症状。
2.拉伸运动:
部分扁平足孩子,疼痛的原因是因为跟腱短缩。因此,通过拉伸运动改善跟腱紧张,有助于缓解疼痛。
3.改变生活方式:
通过分析病理性扁平足孩子的行走、跑步姿势,提出相应的运动姿势调整方式,有助于缓解疼痛不适的症状。
小宇治疗进展新突破,经过3个月的,矫形鞋垫干预+康复训练,他的足弓高度提升了2mm,走路疼痛明显减轻,副主任医师左志敏告诉小宇妈妈,坚持治疗到青春期前,有望避免手术
认识儿童足弓发育
0-2岁:足底脂肪厚如“小馒头”,看似扁平实为生理现象,无需过度干预。
3-6岁:随着跑跳增多,脂肪减少,内侧足弓开始“破土而出”,像小拱桥般逐渐显现。
6-10岁:足弓基本成型,韧带肌肉力量增强,若此时仍无明显足弓,需警惕病理因素。
如何自己检测扁平足
用“湿脚法”初步筛查——让孩子脚底沾水踩在白纸上,正常足印应呈现“细腰”状(内侧拱起处痕迹窄),若足印饱满无空隙,建议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