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医师|穆志强:一呼一吸总关情,为“呼吸”事业奋斗终身
我们身边有着这样一群人,生命中的第一声啼哭,由他们亲手开启。成长路上的磕磕碰碰,有他们始终守护。突如其来的病痛折磨,有他们尽心救治。他们身着白衣,不分昼夜与疾病较量,与死神赛跑,只为守护每一缕生命之光,他们有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中国医者”。
医疗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凭一颗仁慈而善良的心是不能实行救死扶伤的,同时拥有精湛的医术才是病人的真正福音。技术是医生的生命,要想成为一名好医生,光有好的服务态度是不够的,还要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为病人服务的本领。多年来,自己始终坚持刻苦学习,不断创新,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胸腔穿刺引流、呼吸机应用、气管镜检查等等技能,不但自己做到熟练掌握,更是发挥上级医师传帮带的作用,积极带领科室年轻医生学习掌握新技术。
医者仁心无怨无悔
自2020年来院入职以来,穆志强长期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及感染性疾病科工作,疫情期间负责院区疫情防控工作,门诊接诊11000余人次,病区管理患者2100人次,呼吸内镜诊疗操作500余台次;2023年发表论文2篇;2023—2024年期间在省级科普平台发表健康科普4篇;工作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地钻研专业知识,他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及时了解国内外新进展、新动态,经常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开拓视野,总结经验。担任第六届新郑市政协委员会常委、河南省内镜医师协会内镜临床诊疗质量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呼吸与危重学会感染分会第二届常务委员、河南省呼吸与危重症学会治疗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他常说,病人对我们是以性命相托的,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种托付和信任更加沉重和神圣呢。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科室“带头人”作用,自觉担负年轻医生的培训工作,把掌握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教训,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科室其他同志,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出了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专科队伍。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做到随叫随到。疫情期间,始终工作在一线,筛查、诊治发热病例,收治重点人员,排查疑似病例及高危人群。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其他同志。对夜间遇有危重病人抢救,总是接到电话后,立即自己驾车赶到医院,为抢救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
记得在2021年的火热八月,有一次半夜2点钟左右,接到留观病区大夫的救急电话,有一个老年患者出现心衰合并呼衰。穆志强仅仅用了20分钟从家赶到医院,穿好防护用品,进入留观病区,来到患者旁边时发现患者已经全身湿透,呼吸急促。紧急给予患者利尿、扩血管药物应用,并给予无创呼吸机通气,待到4点左右看到患者呼吸平稳,能够安然入睡,自己如释重负。没有规律的休息时间,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正是由于自己和科室同仁们的辛勤付出,全年度科室未出现一例院内感染事件发生。
医海求索 关爱患者
医者,既要有仁术,更应有仁心。身处医疗工作第一线的他对于“合格医生”有自己的见解。著名医学家、现代外科之父裘法祖讲: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在我们基层医院,经常面对的是一些农村的患者,常年的慢性疾患已经苦不堪言,病痛的折磨,经济的拮据,更是雪上加霜。面对这样的病人,他总是积极的去救治,向患者宣讲国家的医保政策,介绍国家对相关疾病的补助,让患者能够安心治病。正所谓:行医治病德为先,救死扶伤须精诚。既入岐黄清贫道,勤奋安身方立命。
初心如磐 行稳致远
穆志强积极参加政治学习,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及政策,遵守行纪行规,响应党的号召,在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科室事务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合理用药,合理检查,科学治疗,力求以最经济、最实惠的治疗方案达到最正确的效果。
每一次成功治愈患者
每一个感激的眼神
都让他坚信自己的选择无比正确
致敬中国医者
我们不仅要展示优秀医师们的风采
更要传递他们背后的故事与精神
是他们
用专业知识为患者点亮生命的灯塔
是他们
在疾病面前永不言败
用行动诠释着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致敬每一位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