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补脑,真的吗?怎么吃?吃什么鱼?
国人讲究“无鱼不成席”
随着营养知识的普及
鱼肉因其独特的营养优势
成为众多“肉食者”的最优选择
但是,鱼肉虽好
也并不意味着它是完美食物
和其他食物一样
吃鱼也不能胡乱吃
鱼肉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食物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
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一般来说都建议日常多吃鱼肉
营养价值是高于一些红肉的
另外,鱼中还含有一种特殊脂肪酸
对人体的大脑和眼睛发育
也有着重要影响
鱼肉美味又健康
但如何挑鱼、吃鱼可是门学问
这几种鱼,千万要注意
1.未煮熟的鱼
烹调鱼时,请确保鱼肉完全煮熟,吃了未经煮熟的鱼,可能会导致寄生虫感染。
此外,不要把未煮熟的鱼和其它食物的盘子放在一起,避免交叉污染。
2.过度油炸的鱼
油炸过的鱼虽然味道更诱人,但高温煎炸后会使鱼肉的脂肪氧化,产生自由基、苯并芘等有害物质。
其次,鱼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在高温下会被破坏,严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3.腌制的咸鱼
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能与腌制品中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反应形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
大型肉食鱼
我们都听过“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的说法 。由于大型肉食鱼类处于水生食物链中的高等级,因此一般来讲,更容易含污染物质,含汞量更高。如:剑鱼、旗鱼、方头鱼、鲨鱼等。
个头过大或过小的鱼
相同品种的鱼,个头越大,一般来说年龄也更老,不仅肉质会粗糙,而且根据上面所说的原理,体内可能富集更多的污染物。
个头太小的鱼虽然安全,但是还尚未长大成熟,食用起来往往刺多肉少,不够鲜香。
来源不明的野生鱼
有的人总喜欢吃野味儿,认为野生鱼营养多更健康。但其实不一定,由于环境污染的不确定性,野生鱼可能富集了一些雪卡毒素、河豚毒素等会危机生命的物质,甚至还有一些未知有毒物。
鱼眼、鱼籽、鱼鳃能吃吗?
如何挑选一条好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