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大头娃娃”?!只因错把固体饮料当奶粉?
发育迟缓、头骨突出、湿疹
孩子这是怎么了???
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曝光
“大头娃娃”第一次引发民众关注
近日,湖南郴州永兴县
多名家长发现自己孩子身体出现湿疹
体重严重下降,头骨酷似“大头娃娃”
还有不停拍头等异常情况
……
这些患儿被医院确诊为“佝偻病”
且都食用了一款名为“倍氨敏”的“特医奶粉”
在销售中店员告知家长
可代替奶粉喂养婴儿
实际上,这款“奶粉”是一种
固!体!饮!料!
忧心忡忡的宝妈:佝偻病因何造成?
忧心忡忡的宝爸:引发问题的固体饮料和特医食品之间有什么关系?
忧心忡忡的群众:牛奶过敏的孩子是否要吃特医奶粉,而且又该如何吃呢?
小编在此不想去发文谴责批判母婴店和生产商,只想给大家提供更过硬核的科普知识,让大家擦亮眼睛,不再上当因为我相信法律的严惩迟早会到来。
No.1
为什么会诊断为佝偻病?
佝偻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
而冒充的婴幼儿奶粉实质是固体饮料
长期喝这种饮料
导致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
生长发育迟缓
No.2
有哪些早期表现?
早期表现:
婴幼儿熟睡后多汗(注意是熟睡后),情绪异常,夜间睡眠质量差,易夜惊夜啼,枕秃。
进一步发展后表现:
影响整体生长发育,出牙及行走晚。
头颅畸形,如方颅,称为“大头娃娃”。
肋骨畸形,如鸡胸,漏斗胸。
下肢畸形,如O型腿,X型腿。
No.3
固体饮料是普通食品,不是婴幼儿配方乳粉
引发问题的这款产品,包装上同时标着“深度水解蛋白&乳糖酶解配方粉(二合一)”和“蛋白固体饮料”字样,令人费解。
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指出,固体饮料是普通食品,不是婴幼儿配方乳粉,更不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其蛋白质和营养素含量远低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问题来了,什么是特医奶粉?
「特医奶粉」的全称是「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奶粉的成分通过食品技术的调整,可以满足患有特殊疾病或是特定医疗状况宝宝的营养需求。
儿科主任医师高东培说:比如,宝宝对牛奶过敏,可以选择氨基酸配方粉,来减少对婴儿胃肠道的刺激;如果宝宝早产或者是低出生体重儿,医生可能会建议用早产儿配方奶;如果新生儿筛查发现和确诊苯丙酮尿症,也应当立即停止哺乳,采用专用配方奶粉喂养等。
而「固体饮料」的原料所含的营养成分有限,也不能满足这些特殊需求,长期饮用会严重影响宝宝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
如果罐体有“固体饮料”字样,而无“特殊医学用途**”字样,就不是宝宝可以食用的特配粉。